方便快捷订购本站上的所有书刊。
精选优秀少儿书刊!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教育园地 >
家长不送女儿上学在家进行家庭教育 带其游走十余省
来源于:现代快报 作者: 上传时间:2014-10-13 点击数:20479

原标题:他没让女儿上学,带着她游山玩水这种“行学”教育方式你怎么看

从女儿5岁起,只要有时间,“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”的发起人高松,就会陪着女儿在全国各地“东奔西跑”,从大山大河、到古村窄巷,父女两看日出、挖瓷片、找村落,玩得不亦乐乎。“从玩中学,才能收获最多。”这位热情而坦率的父亲,将路途中遇到的每一个景、每一件事,都“揉”入了知识和道理。他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总结为“行学”——“两个人走在街上,高兴着教着自己的孩子,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。”


特殊的旅行

往山区、村落、拆迁工地跑

提起高松的名字,不少南京城市文化爱好者都很熟悉。他不仅是颇有名气的“南京城市记忆”版主,还是一位热情的民俗文物收藏者,仅自己多年的收藏,就足以开上几个博物馆。但令高松最为骄傲的,还是他今年10岁的女儿高山流水,“朋友见到她,大多数评价是一个字,‘神’。”

这和女孩的经历有很大联系——四岁“触电”,如今已经是一个“老戏骨”,参演过多部电视剧和电影。待人接物多了,无论是处理事情,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,小姑娘都显得足智多谋,“像是‘大姐大’一样。”高松半开玩笑地说。

高松觉得,女儿的这份“机灵”,与他和妻子的“行学”教育理念不无联系。

因为女儿每年都要有几个月的时间拍戏,所以从女儿5岁起,高松就开始有计划地利用演戏间隙时间及其他合适的季节,带着女儿四处行走。知名旅游景点并不是这对父女的目的地,“没地方去了,才去著名旅游点。”大多数情况下,两人将走访地点放在偏远山区、村落甚至拆迁工地。“这些地方有的是需要拯救的、有的是马上快被拆迁的,去这样的历史遗迹走走,能淘到‘宝’。”至于交通工具,有高松的摩托车、当地三轮、马自达、公交车,更多的是步行,女儿对这样的旅行很热衷,说走就走,从来不喊苦喊累。


带女儿淘宝

“淘”到最多的是体验感悟

高松对“宝”的定义很宽泛。比如有的是真的“宝”。

高松说,每次出发前,他都会提前做好“攻略”,即使没有查到,他也能凭借着丰富的经验,仅靠一张地图,找到当地“埋宝”的地方。山坡、码头、水流拐弯的地方,都可能曾是古村落的所在地。高松举了个例子,大连不少山坡上都有青铜文化时期的文物残留,距离现在有4500年左右,这是因为当时那里曾发过大水,因此村民们都迁上了高地。“在历史书里背再多,也许都没有一块小石片的说服力强。”如今连女儿自己都找到了规律,她会告诉父亲,哪里是村口,某个石片可能是某个朝代的、官窑还是民窑,“‘蒙’得八九不离十。”

不过更多情况下,高松让女儿得到的“宝”,是生活经历和感悟。

看到三年级语文课本上写泰山,去年,高松特意带着女儿专程去了一趟。从山门走到山顶,父女走了10多公里,女儿一声苦没叫,这让她自己感慨不已:“连泰山都走下来了,还有什么苦吃不了。”不过,尽管是凌晨4点多上山,但苦苦期盼的看日出心愿,因为天气原因并没有实现,女儿对此很快释然,因为父亲告诉她,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,尽管努力了,但不一定能成功,很多事都是这样,不用因此烦恼。

在父母的教育下,这个懂事聪明的女孩越发人见人爱,但令很多人惊讶的是,高山流水只进过几天学校,就离开了。研究生毕业的高松夫妇在很早以前就决定,不让女儿再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。因此高松妻子负责英语,高松负责数学,语文和历史不用教,让女儿“顺带学”。

高松甚至还掌握了一些“诀窍”。“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在教写字,我直接买了本一千五百字的看图识字书,和女儿从最难的‘赢’开始挑战。”花了一个星期时间,从描开始,这个“高难度”的字,才被女儿“彻底写得像个字”了,接着再来一个新的字,用了三天,之后用了一天,然后是一天三四个字……到了倒数一百五六十个字,女儿似乎“灵光乍现”了, 因为这些简单的之前都学会了。于是花了半年时间,女儿学完了这本书,直接开始自己看剧本了。

夫妻俩愣是凭借一己之力,将女儿拉出了现行教育体系。


另类的传授

把“知识像埋地雷一样埋进生活”

其实,夫妻俩也没有落下女儿的学业,他们每年从书店买来教材,自己通读一遍,将大多数知识“像埋地雷一样埋到了生活中”。女儿第一次去皖南歙县拍戏,在那儿住了三个月,高松就带着她把皖南的山沟全部走遍了。看老建筑、村落、格局、祠堂、古对联,高松一般只解释个大意,女儿再自己回来去网上搜索,慢慢对古文、书法产生了兴趣,自己背古诗时也越来越有“感觉”。

至于历史就更简单。“带着她去了几个中国的‘文化景点’,比如五岳、颐和园、孔林孔庙等,所有诗歌、古籍就全部联系上了。”高松的概念是,“把大纲教会,别的靠孩子‘串联’起来。”

高松大致统计了一下,5年里,他和女儿走了全国十几个省、二十多个城市,200多个村落。他将所有行程用照片记录下来,至今已经分了500多个主题,比如祠堂、雕花门窗、老街巷、老寺庙、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,花了两年时间才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完。

如今,高松一家长居北京,过年会回到老家东北,有空也会带女儿来南京转转。除了四处“行学”,周末他还会带着女儿,去画展、音乐会上看看听听,只是为了让她有自己的审美感觉和艺术鉴赏力。因为女儿11月初要到山东拍戏,他们已将临沂周边定为了下一个目的地,希望能在行走中让女儿了解革命故事。未来,女儿依旧会面临考大学、找工作等同龄人都有的问题,但高松希望凭借他和妻子的努力,能让她“做自己”,走自己感兴趣的路。


引发热议

这样的家庭教育

可以推广吗?

“给这位家长点个赞!”对于高松的做法,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高云老师给予肯定。她认为,一方面,家长这样的做法,真正践行了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“活教育”的理念。家长把大自然、社会都作为孩子的“活教材”,使其得以在践行中“活学活用”,学习成长。

此外,更重要的是,父亲通过自己的行动,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,使得孩子也成为了“文化使者”,在书本外,帮孩子开拓了新的天地。

不过,对于普通家长来说,由于工作局限,很难做出类似的“行学”尝试。高云表示,其实家长们大可利用周末,带孩子接触自然社会,不要完全依赖教育机构。“有时家长的身体力行、言传身教,比什么都有效。”她指出,家长应学着和孩子共同成长。

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殷飞指出,如今的家庭教育已不是传统观念里的“单个孩子接受封闭式的教育”,因为孩子的社会化并不仅仅在学校,更多的是在家庭、社区、邻里之间。据他了解,接受家庭教育的很多孩子都会经常从事社会调查、贫困帮扶等活动。不过,他同样提醒想尝试的家长,如果没有相关指导,这样的教育形态可能会演变成家长根据自己的喜好,培养出单向性的人才,而无法尊重孩子多元发展的需求。

此外他提出,对待这些家长的尝试和改革,人们应该用宽容、建设性的心态去保护和支持。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从立法和制度方面进行保护、建设和反思。

上一篇: